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石墨烯氧化物基纤维竟自带“返回键”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次数:126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材料科学家们都在寻找一种类似肌肉和其他天然纤维的合成结构材料。该材料可以在外界刺激响应下进行可逆的融合和裂变,从而可以用于开发动态可变形系统和具有可定制化纤维的结构材料,在航空、电子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材料科学家们都在寻找一种类似肌肉和其他天然纤维的合成结构材料。该材料可以在外界刺激响应下进行可逆的融合和裂变,从而可以用于开发动态可变形系统和具有可定制化纤维的结构材料,在航空、电子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高超课题组研究成果以“Reversible fusion and fission of graphene oxide–based fibers”为题,在上《Science》发表在团队首次发现: 湿法纺丝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纤维在溶剂的触发下会发生动态可逆的融合和裂变行为。该项成果将对未来精确可逆的组装产生积极影响。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固体单元都有自己的特定形状和尺寸,多个固体融合在一起组装成一个整体不难,但是结合越紧密往往分离就越难。因此无法通过分离再另外组装成别的形式的整体。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能力,氧化石墨烯纤维在宏观尺度上能够在融合之后实现精确可逆的分裂,好比是自带了一个“返回键”。高超教授表示经过4年的研究,课题组此次完成的氧化石墨烯基纤维精确可逆的融合-分裂过程是可控的,而且材料尺寸大,对于固体在可逆组装过程中界面的独特现象、材料的有效回收和重复利用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对于普通材料来说,两个物体一旦融合就难以复原,即便分开也不再是原来的两个物体。但是高超课题组却发现,氧化石墨烯纤维挑战了人们的一般认知,能够在厘米级的宏观尺度下,变形组装并且解组装复原。他们将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纤维做成的一根刚性柱子,变成一张节点融合的柔性网,把实验过程颠倒过来后,网又重新变回了柱子。
 
  为什么氧化石墨烯能做到精确可逆?这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据悉,高超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石墨烯宏观组装的研究。早在2016年,课题组就发现,二维的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特点,可以完成融合。之前他们就利用氧化石墨烯纤维的溶胀融合成了无纺布。
 
  同时课题组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自身带有特殊的性质,即二维拓扑、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超柔性、自粘接,多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的粗纤维密度大、孔隙率少、界面结合适中,这就使得材料的亲和力刚刚好,能够很容易地融合到一起,但结合力又不像钢那样强,所以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还可再次分裂。
 
  简而言之,GO纤维的可逆融合和裂变这一发现使得纤维组装系统具有动态特性,从而实现了结构之间的转换和响应性的致动,这代表着可回收及智能纤维材料领域的一个突破。同时,该概念通过GO涂层进一步扩展到了常规纤维,为未来功能响应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策略。
 
  附录: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纳米高分子课题组介绍,由高超教授领衔。高超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主要从事石墨烯化学及宏观组装材料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文章共被他引15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等。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95项,已授权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实现了78项专利权转让,转让金额超2000万元。
 
  团队拥有教授1名,“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1名,副教授1名,特聘副研究员1名,助理5名,博士后8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14名。建有组装(A. Lab)、复合(C. Lab)、能源(E. Lab) 3个实验室。
 
  团队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1)发现氧化石墨烯液晶及其组装纤维的自融合现象;2)发明石墨烯纤维、连续组装薄膜、超轻气凝胶、石墨烯纤维无纺布及其柔性储能器件;3)提出“三高三连续”、“无缺陷”等正极材料设计原则,获得高性能铝-石墨烯电池。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石墨烯氧化物基纤维竟自带“返回键”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