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学术头条:曹原再发石墨烯Nature,柔性32比特微处理器问世,印度毛霉菌感染病例超4.5万例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3  浏览次数:165
核心提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意大利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于2019年10月就已出现在意大利,但目前尚无定论。研究显示:黄花蒿提取物对新冠病毒具有活性,或可抵御部分变异株。
  意大利最新研究:新冠病毒2019年10月就已在欧洲传播?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意大利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于2019年10月就已出现在意大利,但目前尚无定论。
 
  研究显示:黄花蒿提取物对新冠病毒具有活性,或可抵御部分变异株
 
  一个隶属于丹麦、德国和香港研究机构的研究小组发现,从青蒿植物中提取的几种提取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冠病毒具有活性。
 
  研究显示新冠抗体可留存至少9个月
 
  英国和意大利19日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体内留存至少9个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杂志《自然·通讯》发表相关研究报告。
 
  美新增新冠病例中83%感染“德尔塔”变种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博士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美国目前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83%感染的是“德尔塔”(%u3B4)变异毒株。
 
  德发明灭活空气中新冠病毒的装置
 
  在通风不足的室内环境中,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专门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研发用于灭活空气中新冠病毒的装置“空气克星”(Aerobuster)。试验中,该装置最快可以在大约0.2秒内灭活病毒。
 
  印度毛霉菌感染病例超4.5万例
 
  印度卫生部20日表示,随着新冠疫情在印度全国暴发,印度的毛霉菌(又称黑真菌)感染病例也在过去两个月出现激增,目前确诊病例已超过4.5万例,超过4300人患病死亡。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将“易帅”
 
  7月20日,施普林格·自然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由Niels Peter Thomas(汤恩平)接替Arnout Jacobs(安诺杰)担任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汤恩平将同时担任全球图书业务总裁的现职,并很快从德国调往中国。
 
  俄罗斯成功发射“科学”号实验舱 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当地时间7月21日17时58分,搭载俄罗斯“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的“质子-M”型运载火箭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该实验舱将改善和提升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科研条件,为一系列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中海油成功研制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最强大脑
 
  7月22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外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浅水水下控制模块高压舱测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装置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开工建造
 
  近日,我国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建造。该船拥有“i-ship(No,R1,M,I)”智能船级符号,有望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提供前所未有的利器。
 
  基金委发布重点合作项目管理科学评审组专家名单
 
  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发布2021年度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评审组专家包括:陈凯华 陈诗一 杜慧滨 冯淑怡 贾明 李建平 梁樑 王红卫 汪涛 吴建军 闫相斌。
 
  我科学家研发出质优价廉的新型锂电池固态电解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同时具有成本与性能优势的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从而克服了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成本和综合性能难以兼得的瓶颈,使得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锂”想。7月20日《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该成果。
 
  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电子变压器测试仪,有望打破国外垄断
 
  常州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由软件算法、硬件驱动、智能治具构成的电子变压器测试仪,实现测试频率2MHz到5MHz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高频段电子变压器测试领域空白。
 
  我国科学家完成小型自由电子激光器原理实验验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小型化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实现了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输出,并通过轨道偏移以及自发辐射定标等方法证明了最后一段波荡器中能量增益高达 100 倍。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器原理的实验验证。相关论文 7 月 21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天文学家提出在月球上建立引力波天文台的计划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和地震带来的噪音,会极大的降低引力波探测器中激光干涉仪的成本,能给引力波探测器带来前所未有的精度。根据计划,此引力波探测器可以探测0.1~5Hz的引力波,可以探测黑洞、中子星合并事件,寻找暗物质候选体,其探测范围覆盖可探测宇宙的70%。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上。
 
  柔性32比特微处理器问世
 
  据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电子学最新进展,英国一个科研团队报告称,他们结合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和柔性聚酰亚胺,制成了一种柔性32比特微处理器,被称为“PlasticARM”。研究人员表示,“PlasticARM”处理器拥有更多晶体管,比此前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构成的最佳柔性集成电路多12倍的逻辑门,这一纤薄、低成本的柔性微处理器或可为日用品的智能化开拓道路。
 
  曹原团队再发 Nature,“魔角”石墨烯能经受强磁场考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曹原等人 7 月 21 日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报告了三层扭转的“魔角”石墨烯(MATTG)在面内磁场高达 10 T 时仍表现出超导性,比传统自旋单态库珀对(spin-singlet Cooper pairs)超导体的泡利极限(Pauli limit)高出 2~3 倍。可承受强磁场的超导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工作的磁场,以提供更高的清晰度和成像深度。
 
  新分离膜降低回收工厂废气中CO2成本
 
  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以有效回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分离膜。研究人员将含有能吸收CO2的化合物“胺”的微小颗粒喷涂到有很多孔的薄膜上,制成了这种膜,预计可用于“CCUS”(CO2捕集、封存及再利用)项目,从工厂排放的废气中仅回收CO2,并将其转换成燃料等有用物质。计划2022年在工厂实施验证实验,2025年实现实用化。
 
  机器学习可预测日冕全日面软X射线辐射分布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基于当前主流的日冕极紫外波段成像数据,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日冕软X射线波段辐射。研究结果发表在权威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药物能根除小鼠的乳腺癌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 ErSO,或可用于治疗乳腺癌。研究人员表示,ErSO 所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 75%。目前德国拜耳公司(Bayer AG)已获得该化合物的专利权,将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以开发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新药。相关论文 7 月 21 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大脑通过钙离子引导血液流入以获取能量
 
  大脑通常依靠大量血液获取能量,然而人们对大脑如何在活动增加时表达对更多能量的需求,然后将血液供应引向特定的地方还知之甚少。一项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和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的合作研究表示,当需要能量时,小鼠的大脑神经元会通过钙离子控制血管,将血液流向特定的大脑区域。相关论文 7 月 21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大脑神经元间的“噪音”使神经连接保持年轻
 
  神经元之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进行的交流称为诱发神经传递。然而即使在没有电信号的情况下,突触也会释放含有神经递质的液滴,这种微型释放事件(miniature release event)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大脑的“背景噪音”。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型释放事件有助于保持突触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使中年果蝇的神经连接保持年轻。相关论文 7 月 20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金星轨道器红外成像首次揭示金星夜间天气
 
  由于缺乏阳光导致成像困难,人们对金星夜间的天气知之甚少。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的研究者近期使用进行轨道探测器“晓”号(Akatsuki)的红外传感器观察到了金星夜间的云顶环流(cloud-top circulation)。相关论文 7 月 21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X光的方法。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增益失谐的调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就可以从传统的高斯光变为涡旋光。相关成果以研究快报形式作为本期封面文章发表在美国光学学会权威期刊《Optica》。
 
  我科研团队揭示双功能分子协同P450酶催化系统的结构基础与过氧化物酶新功能
 
  针对绝大多数天然P450单加氧酶催化功能的实现高度依赖辅酶NAD(P)H和负责电子传递的还原伴侣蛋白的关键科学问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丛志奇研究员带领的单碳酶催化研究组成功构建了双功能小分子(DFSM)协同P450酶催化系统,能够有效利用过氧化氢作为末端氧化剂,解除P450酶对辅酶体系依赖的同时极大提高P450BM3对苯乙烯、乙苯、和苯甲硫醚等非天然底物的催化活性,为基于P450酶的生物催化剂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福建:“科技贷”累计投放金额118.98亿
 
  7月21日,福建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对接会在榕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福建省科技厅已与16家金融机构签约共同推进科技贷工作,形成了“财政+科技+金融”的有效模式,以一定的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省“科技贷”累计发放2889笔、金额118.98亿元,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666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学术头条:曹原再发石墨烯Nature,柔性32比特微处理器问世,印度毛霉菌感染病例超4.5万例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